当前位置:主页 > 新城娱乐资讯 >

新城娱乐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守护飞鸟 城市更美好

时间:2023-11-04 13:20 点击次数:92

  前不久,家住四川的动物研究者赵先生在城区目睹了令人痛心的一幕,十余只鸟因误撞建筑物而坠地死亡,其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嘴相思鸟。江苏某车主在城市公路驾驶机动车,迎头撞上低空飞过的珠颈斑鸠,鸟儿当场死亡。而在国外,近千只候鸟在迁徙过程中撞上美国芝加哥麦考密克会展中心大厦明亮的玻璃幕墙后死亡,引发全球关注。

  鸟类是城市中人们最常见的“动物邻居”。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鸟儿们过得好不好,反映着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然而,对鸟类来说,城市生活面临着诸多威胁,林立的高层建筑、纵横的交通网络、夜间照明以及城市建设扩张过程中对原有生境的改变,都会影响鸟类的生存。

  全球九条候鸟迁飞通道,有四条经过中国。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1400余种鸟类,仅在首都北京,就有超过500种鸟类。202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在主席国中国的引领下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确保城市规划中的生物多样性包容性,增强本地生物多样性、生态连通性和完整性,改善人类健康和福祉以及与自然的联系”列为未来全球共同行动目标。如何将城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专家学者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城市里的鸟类。

  福建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内,栗喉蜂虎雄鸟(右)在给雌鸟喂饲昆虫。新华社发

  鸟类误撞建筑物导致伤亡,是一个全球性生态问题。据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局估计,玻璃建筑每年“杀死”超过3.6亿只鸟;在英国,每年因为玻璃幕墙而夺去生命的鸟类达1亿只。

  自20世纪80年代玻璃幕墙建筑引入至今,短短几十年间,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玻璃幕墙生产和使用国,玻璃幕墙面积占全球的80%以上。走在各地城市马路上,这类建筑随处可见。与此同时,鸟类误撞玻璃幕墙伤亡的新闻报道也多次见诸报端网络。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球滨海论坛“生物多样性(鸟类)友好型城市发展”专题研讨会上获悉,“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的研究团队和相关机构在2022年秋季至2023年春季对近1041栋建筑开展调查,共发现190起鸟撞建筑物事件。死亡个体中,包括红喉歌鸲、红胁绣眼鸟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中还潜藏着一种威胁——光污染。已有研究表明,为了躲避天敌和高温日晒,许多候鸟迁徙时选择在夜间飞行。然而,不少候鸟却在城市灯光中迷失了方向。

  每年9月11日夜晚,美国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安德鲁·法恩斯沃思博士都会将雷达对准纽约市曼哈顿上空的两个巨大蓝色光柱,这是“‘9·11’国家纪念博物馆”一年一度的灯光秀。监测发现,灯光开启后该区域出现的飞鸟数量会急剧增加。“在强光刺激和干扰下,鸟类的导航和感知系统失灵,偏离迁徙航向,从而大大增加了误撞楼宇的风险。”安德鲁·法恩斯沃思说。

  昼夜川流不息的城市交通路网也会对一些野生动物的行为造成干扰。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环境中心研究员王云介绍,线性交通基础设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具体包括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破碎化。交通设施还可能对野生动物的移动及种群间交流造成不同程度的阻隔效应,由此产生的长期效应是降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威胁区域内各物种种群的生存能力和生态系统平衡。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忠秋教授团队聚焦交通设施对“动物邻居”们的影响,在南京市三级以上总计200公里长的各类路段开展调查监测,一年间共记录到20多种近300只动物与车辆相撞导致动物伤亡的“路杀”事故。其中,野生鸟类占大多数,尤以乌鸫和树麻雀居多,两者均为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云南昆明市润城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参观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示范基地。新华社发

  当越来越多的玻璃幕墙映上鸟儿死亡的倒影,当原本便利人类生活的照明和交通设施不断对鸟类生存带来困扰,人们在痛心之余不禁产生疑问:城市发展与鸟类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否不可调和?城市规划建设和动物生态领域的专家,纷纷从历史脉络和科学数据中抽丝剥茧,寻找问题的症结。

  “玻璃幕墙发明和使用的历史已走过半个多世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毛其智告诉记者,玻璃幕墙在诞生之初,因美观、成本低而大受欢迎。然而,玻璃幕墙在热胀冷缩作用下易发生高空爆裂事故。出于安全性考虑,某些区域开始限制使用。20世纪70年代全球能源危机后,人们对于节能建筑的呼声高涨。受此驱动,玻璃幕墙材料技术不断改进,安全性和保温性得到提升。加之装饰玻璃幕墙的建筑具备地标效果和广告效应,这类建筑便再度受到追捧。

  美观前卫的人类建筑缘何成为“鸟类杀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马志军从鸟类生态学角度给出了解释。鸟类有自己强大的“定位导航系统”,不同鸟类在飞行中判断方位的机理也不尽相同。有的鸟会凭借地磁场、偏振光判断方向,还有的鸟凭借强大的记忆往返万里而不迷航。例如,北京雨燕最远可迁飞至非洲南部,来年同一只雨燕仍能准确回到北京曾经的巢址“颐和园八方亭”。

  但是,再强大的定位系统也会有“信号盲区”,玻璃幕墙给飞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马志军补充道:“玻璃幕墙倒映天空和附近树林的影像,会使鸟类产生错觉;玻璃反射阳光会暂时造成鸟儿视觉障碍,来不及躲避;透明玻璃还会使飞鸟误以为没有障碍,义无反顾地冲向玻璃。鸟儿一旦发生错觉,朝玻璃幕墙飞去,结果很可能是非死即伤。”

  城市灯光照明的发展历史比玻璃幕墙更久远。今天,LED灯凭借使用寿命长、节能等优点迅速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然而,LED灯会发出蓝光。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赵雪冰博士在比较鸟类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反应后发现,蓝光会引起候鸟最强烈的趋光性反应。该实验结果或许解释了美国纽约曼哈顿冲天光柱吸引大批飞鸟的奇异现象。

  城市建设扩张对原有栖息环境的改变,也会压缩鸟类的生存空间,改变它们的生活习性。据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袁学军介绍,北京雨燕是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每年在中国的北京、天津等地和遥远的非洲南部之间往返迁徙。历史上,它们喜欢在高大的木质建筑物上筑巢繁衍。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强度不断增大,木质建筑被大量拆除,北京雨燕的栖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人们发现,北京雨燕会在现代高大的仿古建筑、立交桥孔洞或缝隙中繁殖。这被视为对城市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选择。

  在北京一公园建筑物缝隙间筑巢的纵纹腹小鸮。光明日报记者 徐谭摄/光明图片

  前不久,“深圳一大楼贴膜防止鸟撞”的话题冲上社交网络热搜。工人师傅们小心翼翼地在大楼外侧贴波点贴纸,以便迁徙的鸟儿们能“看清楚”玻璃,防止发生“鸟撞”事件,引来网友点赞。同时,也有网友呼吁干脆在城市建设中禁用玻璃幕墙。

  对此,毛其智坦言,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没有哪个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玻璃幕墙;从建筑创作和市场发展来看,一时也很难作出根本性改变。目前的共识是,有关各方都要积极应对因使用玻璃幕墙而产生的生态问题和其他环境问题。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彬彬建议改造玻璃幕墙建筑,尽可能地对鸟类起到提示或警示作用。比如,在玻璃幕墙建筑增加防鸟撞设施,包括使用带有蚀刻和釉彩的玻璃,或张贴防鸟撞贴纸等。在“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志愿者的呼吁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都市楼宇建筑加入防鸟撞行动当中,为保护鸟类作出改变。

  针对夜间光污染的干扰,安德鲁·法恩斯沃思博士给出的建议简单易行——关灯。他在纽约曼哈顿现场监测发现,光柱关闭后仅仅一分钟,该区域上空飞鸟的数量便急剧下降,又过了两分钟,数量已非常少。“我们只要把特定区域或楼宇内的照明光源消除掉,黑色窗户和天空可以拯救鸟的生命。”他说。

  近年来,中国已经有城市为减少光污染而采取行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城市照明中心规划师杨艳梅介绍,该中心在2021年就已经编制了《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修编》,划定暗夜保护区范围。并在后续项目中从灯光管控视角提出候鸟友好的照明设计要求,包括在特殊区域整体降低照明亮度;严禁采用全楼身覆盖式媒体立面,严禁采用激光和大功率光束灯,严格限制轮廓照明和向天空产生过量逸散光的照明方式,严格限制上射照树灯等。今年10月,深圳湾滨海公园为了将灯光影响降到最低,在夜间候鸟活动的高峰时段到来前关闭灯光,获得网友公众纷纷点赞。

  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研究中心副主任尹豪认为,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有赖于城市绿地和城乡绿地空间网络的系统化建设。“应保留近自然的城市荒野地带,同时借助连续大片的带状适宜生境,如河流水体建设绿地,打造生态廊道,恢复和提升城市生态连通性,以便支撑野生动物生活、移动和扩散。”例如,广东省近年来通过以线(河流)串点(湿地、自然保护地)的搭配,构建水鸟迁移廊道,吸引了众多鸟类在广州等城市安家落户。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市政规划交通规划所工程师雷晓寒看来,在打造生态廊道的同时,还应注意降低城市交通对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影响,“比如,优化公路选线避免穿过重要栖息地,禁鸣、限速、遮光,以及合理设置动物通道,合理布置道路绿化等”。

  为了留住城市飞鸟,人们还可以做得更多。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技馆自2017年起开始在北京城区开展北京雨燕科学调查项目,项目号召广大市民参与北京雨燕调查,并积极与北海公园、景山公园、颐和园等公园合作,树立北京雨燕知识科普展板,设计推出雨燕文创产品,免费向市民发放,让保护野生鸟类的理念在全社会生根发芽。

Copyright © 2028 新城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